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maohu
maohu 於 2019-2-14 22:48 寫道:
@一條


這本書,教中國年輕人追求樂趣, 做一個有覺悟的博雅之士。

​​



82年前的11月1日,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

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慶日。

1000多名大一新生

人手拿到了一本《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

這所在歷史上僅僅存在了8年的大學,

卻有著中國教育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培養出兩個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

教職人員更是有梁思成、朱自清、聞一多等人,

而《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

是所有西南聯大學生的必修課。



2017年3月,新版《西南聯大英文課》面世,

豆瓣評分高達9.4,

譯者羅選民教授說:

“我希望這本影響了西南聯大學子的圖書,

能繼續影響世世代代的中國年輕人,

教會他們追求樂趣,

做一個有覺悟的博雅之士。”

自述   羅選民  編輯[b]   譚伊白[/b]
樓主  
maohu
maohu 於 2019-2-14 22:49 寫道:




羅選民拜訪曾在西南聯大任職的楊絳先生

我是羅選民,清華大學教授。在2016年下半年,《西南聯大英文課》這本書被中譯出版社的老師重新拿出來,邀請我來參與它的翻譯工作。

我就與來自清華、北大、南開、北外等學校的約10位老師一起,花了半年的時間,將這本書翻譯成了中英雙語版本。



《西南聯大英文課》原名《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是西南聯大大一學生的英文課本,屬於一年級新生必修課程。

根據歷史記載的聯大注冊學生人數可以推算,8年來大約有8000名學生學習過這本書,這其中包括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楊振寧、許淵沖、穆旦......

1939年,教育家張伯苓赴昆明西南聯大與師生職員合影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西南聯大能培養出那麼多名人,這個課本應該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裡面的文章文體各不相同,有小說、散文、論說文、傳記,也不局限於某一個國家、某一個角度,但都出自大家之手。既有外國作家毛姆、賽珍珠的作品,也有林語堂、胡適的文章,還有麻省理工大學校長的就職演講等等。

翻譯完之後,我更深地體會到,現在的外語教育有很強的功利性,工具性擺在第一,很少有批判性的思考,而當時的英文課本,更加重視的是通識教育。



全書共有43篇文章,它大致分為文學、教育、世界局勢三個方面。第一部分的文學作品,能喚起人心的善良和一種勇氣。第二部分的教育,教會當時的學生如何脫離愚昧,指導他們受教育是為了什麼。第三部分,是讓學生在世界局勢上有個正確的判斷。

比方說,文章裡描寫了中國纖夫,寫到他們在長江拉船、拉號子、唱號子的場景;還有農民耕地的描寫,甚至寫到了牛的死亡。這些東西,我覺得都是很生動的,對學生認知當時的中國社會有很大的啟迪意義。

它通過一系列文章的組合,把處在那個危機時代的中國描述出來了,同時也告訴學生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當時的世界。讓剛進大學的一年級新生,學著去做一個博雅之士,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抱負的人。

第 1 樓  
maohu
maohu 於 2019-2-14 22:49 寫道:
[b]第1課 《貧瘠的春天》 [/b]

課本的第一篇,就選擇了美國小說家賽珍珠的文章《貧瘠的春天》。文章對中國農民生活的描寫深刻而細致,作為第一課,它可以用“振聾發聵”來形容,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強烈地激發了知識青年救國強民的信念。

這也是我翻譯的第一篇課文。我用的不一定是最美的語言,但是是最樸實、最恰如其分的,作為書本的第一篇文章,我希望它能真正打動人。

“農民老劉坐在自己只有一間房的門口。那是二月末的一個溫煦的黃昏,他瘦削的身體已經感知到春天的來臨。他怎會知道正是這時候樹木的汁液開始顫動,泥土中的生命開始蘇醒呢?”

Liu,the farmer, sat at the door of his one-room house. It was a warmevening in late February, and in his thin body he felt the coming ofspring. How he knew that the time had now come when sap should stir intrees and life begin to move in the soil he could not have told himself.

——節選《貧瘠的春天》(Barren Spring)



[b]第6課《樂觀看中國》[/b]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國著名學者和教育家胡適先生。這篇文章裡,他列舉了中國數十年間,在拋棄很多傳統惡習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開設女校,幾乎所有大學和學院都逐漸建立了男女同校制度,婦女開始就業甚至從政......這場革命遠未結束,但是在過去數十年間取得的成就卻是兩千五百多年倡導仁義道德的儒家,和兩千年來倡導慈悲為懷的佛家所沒有想到的。我們能不稱之為巨大的進步嗎?”

...theopening of schools for girls, the gradual spread of co-education inpractically al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entrance of women intoprofessional and even official life...The revolution is far fromcompletion; but it has already achieved in a few decades whattwenty-five centuries of Confucianist humanitarianism and twentycenturies of Buddhist mercy had never dreamed of achieving. May we notcall this a great progress?

——節選《樂觀看中國》

(An Optimist Looks at China)

一篇《樂觀看中國》,讓西南聯大的學生在艱苦的求學條件裡,仍然能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對祖國的未來充滿自信。這篇文章雖然很短,但我相信它在當時應該是很重要的一課。



[b]第22課《教育的目的》[/b]

這是英國公共演說家、政治思想家羅素伯爵的文章。他結合自己的游歷、講學與研究蘇俄、中國和歐洲文明的過程,詳細地通過文章描繪了自己對人類未來的思考。

“受過教育的成年人理應自由且恰當地有所懷疑;任何事情都值得討論,而只有凡夫俗子才會妄下定論。各種真知灼見應該是餐桌上愉快的談資,而不是面紅耳赤爭取來的東西。”

Aneasy and elegant skepticism was the attitude expected of an educatedadult; anything might be discussed, but it was a trifle vulgar to reachvery positive conclusions. Opinions should be such as could be discussedpleasantly at dinner, not such as man would fight for.

——節選《教育的目的》

(What Shall We Educate For)

曾在西南聯大讀書的學生們

在抗戰中的中國大學,這樣的一篇文章可以說是醍醐灌頂,它為剛進大學校園意氣風發的學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學生不是只要能拿高分就行了,或者是為某一個目的不擇手段。在抗戰的特殊時期,當時的學生已經能通過這樣的文章,學會如何去做一個謙謙君子,去當一個為國捐軀的勇士。
第 2 樓  
maohu
maohu 於 2019-2-14 22:50 寫道: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課,在歷史上,這所大學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是一所與抗戰共始終的大學。

在日本發起侵華戰爭後,南開被炸,清華和北大也受到影響,於是三所大學決定統一往南遷,在長沙成立了長沙臨時大學後不久,又再次遷往昆明,最終三校合並,命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左上:錢鍾書、楊絳;左下:王佐良;左中上:許國璋;左中下:林語堂,右:查良錚

正是這所存在僅僅八年多的大學,為中國培養了無數人才,其中就包括174位“兩院”院士。因此,關於它的許多故事,至今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

三校合並,使得西南聯大集三家之強。當時的師生都知道,北大的學生比較自由奔放,清華的學生則嚴謹求實,南開大學最注重強身健體。



清華在1909年首次制度性地將學生送往美國留學,後來,受過完整西方教育的知識分子幾乎全部回到中國,除少數人進入政府做官外,絕大部分成為大學教授。

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的教授朱自清、聞一多,哲學心理學系的馮友蘭、金岳霖,算學系的華羅庚等,都有著赴美留學的背景,也讓聯大的師資配備堪稱“豪華”。



電影《無問西東》中西南聯大上課場景

校舍雖然簡陋,卻是梁思成、林徽因兩位大師設計的。據說林徽因一開始交上去的設計稿,被校長梅貽琦打回。

他說:“在現在這種特殊時期,我滿足不了你這樣的要求。校舍我要做到最簡單,重要的是教學。”於是林徽因每改一次設計稿,就留下一次淚,沒能讓學生們在更好的教室裡上課,她覺得深深自責。

曹禺

在西南聯大的26個系中,外文系尤其群星璀璨。短短的幾年時間,出了一大批厲害的人物。

做戲劇研究的曹禺,他自己做翻譯,然後編劇、上演,他的《日出》、《雷雨》可謂家喻戶曉。

錢鍾書

錢鍾書,可以說是“掃遍清華讀書館”,學貫中西;李賦寧,後來是北大外文系的“掌門人”;許國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學生,幾乎全都學過他編寫的英文教材……中國外文界這樣的盛況,真的是百年難遇。

陳福田
第 3 樓  
maohu
maohu 於 2019-2-14 22:50 寫道:
[b]外文系主任陳福田 [/b]

在西南聯大外文系眾多學養深厚的教授中,系主任陳福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他也是《西南聯大英文課》這本書的編者。

跟為人熟知的錢鍾書先生不同,陳福田是一位比較低調的教授。他在美國長大,獲得了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後來在夏威夷的中學當老師,英文非常地道。他把自己的見識、眼界,通過精選的一篇篇課文體現了出來。

在西南聯大,外文系的地位是很高的。當時的這一批教授,把西方的東西引進來,然後他們做實驗,自己創作詩歌、創造新的流派,然後再影響其他學科,在教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創新。

通過學習陳福田所編的課文,學生知道何為教育、何為學、如何學、為誰學、如何學有所為。

查良錚

[b]留校任教的查良錚 [/b]

在《西南聯大》的紀錄片中,有這麼一段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在日本飛機的轟鳴聲中,西南聯大外文系三年級學生查良錚寫下這樣的詩句:“我想起大街上瘋狂地跑著的人們,那些個殘酷的、為死亡恫嚇的人們,像是蜂擁的昆蟲,向我們的洞裡擠。”這一年,查良錚剛剛21歲,他以穆旦作為筆名寫下了這首詩。

遷校途中的西南聯大學生

1940年他從西南聯大畢業,因為學業優秀,他被聘為外文系助教留校任教,教授大一英文。

查良錚在40年代出版了《探險隊》、《穆旦詩集》、《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傳統詩歌結合起來,成為“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

他的才華曾被很多人忽略,其實他詩歌翻譯得好得不得了,像是拜倫、普希金的詩歌,都是查良錚翻譯的。我以為,在中國學現代文學的人,如果沒讀過穆旦,那他肯定沒入門。

“就在轟炸的次日,西南聯大一如往常的上課了。教授們露宿了一夜後仍舊講書,同學們在下課後才去找回壓在頹垣下的什物。而西南聯大的職員,就在露天積土的房子裡辦公,未曾因轟炸而停止過一日。”

——查良錚《抗戰以來的西南聯大》

許淵沖

[b]優秀畢業生許淵沖[/b]

說到西南聯大外文系的優秀畢業生,許淵沖老先生不得不提,他更是眾所周知的、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的翻譯家。

1939那年,他喜歡上一位女同學,為了表達愛慕之情,就選擇了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一首《別丟掉》,翻譯後寄給了她,這是他翻譯的第一首詩,就此開啟了他畢生從事詩詞翻譯的人生篇章。

許淵沖老先生已經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作120多部,這其中,中國古代詩詞幾乎占到了一半。人人都會背的李白的《靜夜思》,正是因為他的翻譯,為外國人所熟知。

1941年10月,作為外語系三年級學生的許淵沖,與30多名同學參加了戰地服務團譯訓班。不久後,日軍打到了與中國只有一牆之隔的緬甸,許淵沖被分配到航空大隊的機要秘書室,每天負責將昆明的軍事情報翻譯成英文,直接對接美國援軍飛虎隊的陳納德。

許淵沖先生參加央視《朗讀者》節目

“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我不管還能活多久,認真享受每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人生最大的樂趣是發現美創造美,這個樂趣別人偷不走。”

在《朗讀者》的節目中,許老先生這樣說到,西南聯大的學習精神,跟隨了他一輩子。

而沒有他,《西南聯大英文課》這本書或許也無法為人所知。

2014年8月,許老先生榮獲國際譯聯“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成為這一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出版社編輯前去拜訪他的時候,看到了他的自傳《追憶逝水年華》這本書。

在書中,許老先生花了很多筆墨回憶他自己上大一英文課時的經歷,有和同桌楊振寧一起上課的故事,有教這門課的老師葉公超、錢鍾書的趣事等等。

他說:“聯大八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人才,沒有一個人不讀《大一英文》,沒有一個人完全不受英文讀本影響,不受潛移默化作用的。“於是出版社才挖掘到了這本書,並且重新編譯、出版。





我在2016年接下了《西南聯大英文課》這本書的翻譯工作,是我的幸運。每翻譯一篇文章,我的感觸就更深一些。

我希望這本影響了西南聯大學子和抗戰年代的英文課本,也能繼續影響世世代代的中國年輕人,教會他們追求人生樂趣,追求人格的完善。

部分圖片來自《西南聯大》系列紀錄片
第 4 樓  
坤朋
坤朋 於 2019-2-14 23:07 寫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第 5 樓  
本那比經略
本那比經略 於 2019-2-14 23:44 寫道:
水不在深能游就行
第 6 樓  
轉發
轉發 於 2019-2-15 01:11 寫道:
樓上兩個才子
第 7 樓  
坤朋
坤朋 於 2019-2-15 02:54 寫道:
大師誕生的時代
第 8 樓  
搖曳
搖曳 於 2019-2-15 20:40 寫道:
當時的這一批教授,把西方的東西引進來,
後來呢?
閉關了? 把傳統陋習發揚了?
第 9 樓  
上一頁12下一頁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