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四女生,对"只招男生"说不
我的父母给我的自由空间特别大,我在家里是没有任何界定的,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但是我妈也会天天说,你能不能像个女孩子一点。我有点伤心。我就会想是不是我真的这样不好,我应该是不是学着去当一个女生,去做大家期望中的女生。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些观点都是一种错误的束缚,我会去屈服于这些观念,去按照这些观念生长。头发留起来了,开始穿裙子,也表现挺文静的,但是总感觉就不是我自己。
高考填志愿那一天,我爸送我去学校路上,问我填什么志愿。我说我填的是北大考古,因为我从小就非常的喜欢考古,文物、古建筑、古生物,对我特别有吸引力。我爸突然反应特别大。他之前从来不干涉我这些东西。我们家是一个放养式的家庭,我爸爸妈妈非常尊重我的意愿,对我就是100%的一个放养的态度。这一次,我爸说,考古风吹日晒,女生不适合干,不适合学这个专业,千万不要报。
他就把我劝退了。我当时没有去思考这些东西,我当时就顺着他的思考去想了,我想确实是这样,可能确实考古专业比较累,就不太适合女生吧。
最后我的第一志愿就改掉了,没有填北大考古,填了人大新闻。我没有去探究当时选择哪个,我的人生发展会更好,只是因为女生不适合学就放弃了。这可能就是切断了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人生本来有很多的方向可以走,但是就是被性别限制给卡住了。
4
我酝酿了很多,我该如何回复这个邮件?邮件里她说,她看到我的PDF,第一反应是我的用语很激进,但是很快她就意识到,如果没有这种不公的现状,我们原本是不必发怒的。
我不知道从何谈起,从何写起,好像没有什么意义。有反抗的勇气又怎么样。她提到的这个过程中,那么多人都在质问,那么多人都在提出反抗,但是没有用,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好像我写了这个回复,和我的一开始发出去的邮件一样,又是一种自我感动,所以我最后就没有写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停在她说「我写这封邮件只是想告诉你,你对不公的反抗有影响到我」这里,就可以了。我这封邮件最大的意义可能就在于影响到了另一个人,去鼓励她发声。
这件事也算是在我心里埋下了一个伏笔,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更有勇气了,用很激进的语言去发声也没什么,你只要能表达出你自己的不满就行了,你的行为也能鼓励到更多的人。
5月7日,我又在学院的一个群里看到「只要男生」的招聘信息。我就思考了一会儿,大概一分钟,我在想,这是一个实名制的地方,和邮件是不一样的。而且每天都只有招聘的消息,没有聊天,我发这样一个消息会显得特别的突兀。我想要不要去私聊?但是我又觉得凭什么要偷偷摸摸的,好像是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一样,明明应该是一个很光明正大的、维权的事情,为什么要弄得小心翼翼的。我想干脆就在群里回复他吧,让大家都看到也没什么。我也做好了他要跟我理论的准备,因为他是男生,我就决定去公然地在群里说出来。
我本来想说「在招聘中限定性别是违反劳动法的,你这样发不太合适吧」,但我觉得这个语气好像太高高在上了,怕吵起来,我就改成「发出来貌似不太合适」,我做的一个最大的让步了,调整一下语气,然后发了。
但是后续没有想到这么和谐,那个转发消息的师兄道歉了,「这是典型的性别歧视,下次转的时候应该注意」。之后同学们跟在下面都在点赞大拇指。很多人都是男生,我会觉得这个事情好像让大家都站到了一起,特别的团结。
我觉得女性主义是一个很复杂的大世界。新闻、社交媒体上的观点,很多细碎的事情混合起来,对我整个人的认知会产生一些影响。近年来互联网上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声是比较多的。但是我还是觉得网上和现实是一种分裂的状态,网上你看到的其实还是少数人去发声,现实里大家可能因为实际关系的束缚,或者实名制,你可能会受到的限制会更多一点,比如你作为一个学生,就有学校对你的压力,学院对你的压力,你会有现实的生活秩序,你很难有一个渠道去实际地争取自己的权利。
我觉得我已经算是够幸运的了,没有生在一个重男轻女或者是特别打压自己女儿的一个家庭。我跟我爸妈一直是一个比较平等的状态,从小到大我是没有受到什么限制的,所以我一旦被什么东西限制住了,我就会觉得特别的不满。虽然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达到一个非常实质性的效果,但是给不给是一回事,争不争又是另一回事。包括我们的受教育权、工作权利,都应该去争取。如果你不争取的话,你就会在社会上失去话语权和地位。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正在热议: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