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丑教材"背后究竟还能挖出啥
我们一直以为教材里的文章都特别神圣,无可挑剔,一定是水平最最顶级的人创作出来的。
就在刚刚,郑渊洁谈人教版教材:有主编把自己和朋友作品选进来,出问题是迟早的。
“吴勇”是个圈子,是个群体,不是个体。
真是万万没想到,我们教科书竟然也会变成这样。
其实,打着所谓专家学者旗号骗取国家经费的人在教辅教材行业屡见不鲜。
每个课本背后都有附赠的电子音像产品,最便宜的是幼儿园教师参考书磁带,标价6.5元,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录像光盘则是96元。
(参考图)
那么流入市场上的教材有多少呢?
据人教社第32次全国中小学教材工作会议上披露——
2020年人教社和各地印刷发行单位全年共发行中小学教材38.87亿册。其中,国家统编三科教材9.25亿册。
如果大的牟利空间,如此多的印刷书籍,如果能在教材教辅行业分到一杯羹岂不是赚翻了?
赚取国家经费却生产“垃圾教材”。
众所周知在很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重视的基本上仍然是“语数外”三科,但除了这三科之外,还有无数其他课程,这些课程教材往往审核不严,人教社的“插画”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看看下面的内容,会颠覆你的三观,现在学生的教材怎么都这样了?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正在热议: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