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Crimson Education] 耶魯華裔生:亞裔父母為我們上大學付出了什麼,你們根本不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西方世界似乎對亞洲族裔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刻板的印象,比如:亞洲父母都有錢,所以可以送孩子去私校去各種興趣班;亞洲家長都嚴厲,對孩子學業要求極高;亞裔孩子們數學好是基因裡帶的;亞裔孩子就喜歡死讀書,刻板無趣……

 

美國的一些著名高中甚至知名大學,亞裔會被區別對待,比如紐約市長白思豪曾提出了新的紐約特殊高中入學政策,目的在於提升非裔、西班牙裔學生比例,削減成績優異的亞裔學生比例。

 

但是,《紐約時報》刊登了一位來自耶魯大學的華裔學生寫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發自肺腑地告訴大家,亞裔父母並不是那麼富有,我們這些學生學習好也不是與生俱來的,你們看到的都是表象 ,因為你們根本不了解,為了支持自己的孩子上大學,亞裔父母在一個語言和文化都充滿障礙的環境下,都做出了哪些難以想象的犧牲!

 
圖片來源:美劇《Fresh Boat》
 
 
 
 

為了孩子教育,亞裔父母付出了些什麼

JINGJING XIAO(耶魯大學)
注:為了符合華人讀者的閱讀習慣,本文為意譯
 
在2008年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我父母在印第安納州買了個喪失贖回權的農舍。從買下開始之後的10年,我們每周都要從塔基州的家出發,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趕去農舍。
 
去那裡並不是去玩,而是幹活:這個農舍建於上世紀70年代,又老又舊,還鬧白蟻,每周父母都要去親力親為地收拾、翻修,而我則在附近的田野裡玩兒。那個時候我還小 ,也就是剛上中學的年紀,根本不懂爸爸媽媽為何要買這麼個破房產,還要辛辛苦苦地用周末休息時間在這荒郊野嶺裡做辛苦的修繕工作。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PING ZHU
 
直到去年夏天,我准備申請研究生的時候,我才知道父母這十年的辛苦為了什麼。我想上的哈佛和斯坦福這樣學校的MBA學費非常貴,每年費用都在10萬美元以上,我覺得家裡並沒有這麼多錢支持我上學。但是,父親卻像看透了我的心思,用中文對我說:“別擔心錢的事,我們為你准備了一棟房子。”
 
這時候我才懂得,父母親為了我的教育經費已經默默籌劃了10年:他們准備賣了現在住的房子,然後搬到親手翻修好的農場裡去住,這樣我就不用為了學費發愁了。
 
我成長在一個美國華裔家庭。人們通過一些典型符號,比如“亞洲虎媽”或“望子成龍的亞洲父親”這樣的固有形象,把我們的種族當成了教育成就的同義詞。這些刻板印象可能令人不快,但是卻有一定道理。
 

重要插播!

Crimson為加拿大華裔家庭准備了兩場免費網絡活動,告訴你申請美國大學的所有技巧與經驗!

 

5月8日東部時間晚上6點/西部時間下午3點,請將以下地址https://bit.ly/3nzMOCB復制到瀏覽器或掃描以下二維碼注冊:



 

5月15日(本場為Crimson CEO Jamie Beaton重磅主講)東部時間晚上6點/西部時間下午3點,請將以下地址https://bit.ly/3vIjeNT復制到瀏覽器或掃描以下二維碼注冊:

 

 

 
美國教育進步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發現,亞洲學生的平均成績更高,高等教育內部(Inside Higher Ed)的報告也顯示,亞洲學生ACT考試平均成績至少比其他種族的學生高2分,SAT的平均成績至少比其他種族學生高100分。
 
圖片來源:nationsreportcard
 
但是,雖然有些亞裔學生考出了更好的成績,卻進不了精英大學,而某些富有家庭通過不光彩的手段為子女拿到好大學的offer。就像2018年那樣,雖然在哈佛大學申請候選人當中,亞裔美國學生的SAT平均成績很高,但錄取率卻很低。在哈佛大學亞裔歧視案中,有人指出好的大學給亞裔美國人設定了入學的人數限制,並且對他們的錄取標准也高於其他族裔。
 
雖然亞裔社區對哈佛一案意見不一,但我們這些家庭為此而團結在一起。如果真的利用招生制度作弊,那麼就是對為孩子教育而投入巨大精力、物力、財力的家庭(無論是亞裔家庭還是其他族裔)的巨大不公。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在亞洲文化中,父母們對教育的重視意味著在財務上的巨大投入。LendEDU 2017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來自黑人、白人、西班牙裔和亞裔家庭中的1400多名大學畢業生中,亞洲人為孩子上大學提供的經濟支持最多70%的亞裔父母(其他族裔這一比例為50%)為子女的高等教育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其中四分之一的家長支付一半或全部大學學費。
 
圖片來源:LendEDU
 
我自己成長於一個穩定的中產家庭,我的經歷讓我明白,亞裔家庭拿得出高額的大學學費並不是因為他們非常有錢,而是父母為了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比如我父母那歷時多年的翻修工程。亞裔家庭通常認為作為父母就有義務給孩子支付大學學費,甚至為了這些學費會提前十幾年就開始做籌備。
 
我記得我四歲的時候,我們還沒有移民到美國,而是住在北京。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雙休日,每周只有周日能休息一天。而我的父母,每周都會放棄自己唯一的休息日,陪我去上閱讀課。
 
 
我上高中的時候,我媽媽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做早飯了,然後工作到晚上6點,再開車載參加完課外活動的我回家。而我的父親,他的每個周末都花時間幫我建造參加科學奧林匹克賽(Science Olympiad)的彈射裝置,開車帶著我往返於全州的科學競賽,讓我有機會介紹自己的研究。平時休閒時間,我爸爸也是處於“隨時待機”的狀態,隨時回答我任何關於數學或者工程的問題。是的,我從小上的都是公立學校,但我上了耶魯 ,這背後是我的父母對我的巨大支持,是他們無私投入的數千小時的心血!這就是我的中國爸媽!!
 
 

圖片來源:Google
 
我的經歷告訴我,亞裔家庭給子女施加的壓力,不是表現在要求孩子一定拿高分上,而是父母默默犧牲自己全力支持子女的學業。雖然我的父母經常和我說,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但是,我還是會為了上課落下了吃飯,或者為了學業熬幾個通宵。這並不是父母強求我的,而是我對於他們對我付出巨大犧牲的回報。
 
現在,我的父母又幫我解決了讀研究生的經濟煩惱,雖然他們不用因此負債,但卻在承擔著另一種壓力(出售現有的房子,搬到翻修的農舍去)。我注意到,在為我犧牲默默支持我的過程中,我的爸媽頭發白了,人也變老了,對此,我感到深深的內疚。
 
圖片來源:《帶著爸爸去留學》劇照
 
我的家庭承載著我們最珍貴的回憶,同時,這也是我父母多年打理、勞作和付出的結果。在過去的10年中,我親眼看到我父母在農舍上付出的心血,我知道他們為了支持我而准備賣掉自己居住多年的房產,而搬去郊區翻修的房子;我也明白,如果我沒有考到獎學金,那就意味著我從小長大的房子,也是父母凝結一生心血的房子將付之一炬。因此,我必須拼命學習,這就是亞裔孩子學習的動力。
 
注:本文素材來自於《紐約時報》
 

想知道更多關於學霸的故事嗎?想獲得專業教育信息嗎?請馬上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Crimson 加拿大的官方微信號。這裡有加拿大本地教育資訊,英美的教育幹貨,IB、CIE、SAT 、ACT等各種考試秘籍,還有來自全世界學霸們的真實故事!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注:
  • 本文由專欄作者供 "加西網" 專用,未經作者與網站同意,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文章僅代表專欄作者本人意見,與網站無關, 本站對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