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读透这两本书,让你识破美国中学阅读的套路(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孩子正读中学的家长们肯定收藏了不少书单,这本也是经典,那本也是必读,可孩子除了英语,还有数理化政史地要拼GPA,课外活动要投入精力,根本没时间读那么多书啊。

  

  其实,阅读是有套路的,只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就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一个区别,精读和泛读。

  那些语言隽永的、内容深刻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需要我们读透的。美国教育中有个说法叫“close reading”,指的就是要仔细研读,不能走马观花,不能浅尝辄止地看热闹,得写阅读笔记,得批判性思考,得查找资料,得了解历史背景,得识破作者字里行间的玄机,得形成文字阐释来加深理解。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来认真对待的。

  但是,世上的书有千千万,其中有良有莠,并不是每一本都值得我们花费精力。所以,另外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当然也要读,不过此时就可以使用泛读的策略,比如挑其中最精彩的章节,或者利用相对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就足够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到底哪些书是值得精读读透的经典之作呢?

  这次我就为大家介绍两本经典中的经典,《授者》(The Giver)和《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它们不仅语言富含哲理,最重要的是涵盖了美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两大主题,反乌托邦和种族歧视。可以说,精读完这两本书,美国中学阅读中的大部分套路我们就都能识破了。


  

  “乌托邦”一词来自于十六世纪托马斯·摩尔的一部作品Utopia,书中虚构了一个理想中完美的国度,有点儿类似我们中国文化中的桃花源。文学中的反乌托邦就是揭露出这类完美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所谓的“理想国”其实隐藏着虚伪和反人性的惺惺作态。


  美国教育一向最推崇的就是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而反乌托邦作品正是以对制度的批判和人性的反思为主旨,因此一直都是美国中学必选的阅读题材。

  曾荣获199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授者》便是反乌托邦作品中的佼佼者,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尤其适合中学生阅读。

  故事发生在一个宁静的小镇,那里可以说是完美至极,没有偏见、冲突、暴力、嫉妒、仇恨、饥饿、疾病和战争,每个人都平和友善。小男孩乔纳斯就是在这样完美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有一个保育员爸爸和一个在司法部工作的妈妈,还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妹妹,一家人每天晚饭时都会分享这一天的感受,彼此安慰和支持,其乐融融。

  在社区中,十二岁之前的孩子要在各个部门进行志愿服务,而一到十二岁,孩子就算步入成年阶段,委员会会分配给他们一份正式的工作。这一年,乔纳斯正巧十二岁,他因为具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被赋予了一份不同寻常的工作,成为社区中唯一的“记忆接收者”。

  自此,这个貌似完美的小镇渐渐揭开了它虚伪的面纱。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