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English

[毛澤東] 毛澤東當年為啥沒去法國留學?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正像康德所說的那樣,人類最震撼的秉性,就在於為他人而工作,為後代而犧牲。眾所周知,馬克思把這種人類的秉性,稱為“人的類本質”。在馬克思看來,隨著資產階級“市民社會”的興起,隨著人們對於個人利益的追逐,人的上述“類本質”卻正在喪失,於是,從25歲起——也就是從寫作著名的《巴黎手稿》那時起,馬克思就決絕地要抓住這種正在消失的“人的類本質”,正是這種力量,決定了馬克思人生中那致命的覺悟與轉變。

  與人類共命運——正是馬克思的這一宏願,深深打動、震撼了毛澤東中國第一代共產黨人;而用青年時代毛澤東的話來說,這就是“為天下受苦人貢獻自己的一切”。

  在短促的5年之間,毛澤東由信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無政府主義者,成長為替勞動者謀解放的馬克思主義者。


  1918~1923年間,世界和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革。在歷史的激流中,冥冥之中的那只巨手,幾乎是猝然間將毛澤東托舉起來,使他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巨變。

  

  在這短短的5年間,毛澤東的父母和恩師楊昌濟相繼去世,從此他的身邊再無長者。

  在短短的5年裡,他獲得了令他終生驕傲且心碎的愛情,他成為一個偉大女性的丈夫,也成為一個偉大兒子的父親。

  在短短的5年之中,毛澤東由湖南長沙的一介書生,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隨即又成為中國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由一個小學教員,成為中國政治領域和思想文化領域中冉冉升起的新星、巨星。


  正是在此期間,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德國爆發了工人階級起義,終結了“一戰”,而中國則爆發了五四運動,誕生了中國共產黨。

  這5年決定了毛澤東的一生,注定了毛澤東的人生不會在寧靜的校園裡度過,從此後,他便永遠不可能像他自己所期望的那樣,當一個“教書先生”了。


  而這巨變如風暴走過夏季寧靜的原野,來得如此迅疾而猛烈,事先幾乎毫無征兆。

  1918年6月,毛澤東和新民學會的大部分成員先後畢業,而擺在他們面前的最現實的問題,便是升學或者就業。新民學會的成員都是抱負遠大的青年,他們的共同意見自然是繼續學習深造,而且是出省乃至出國去深造。而恰好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機遇擺在了他們面前——留法勤工儉學。

  留法勤工儉學這件事,與李石曾這個人物最有關系。李石曾的父親是前清軍機大臣李鴻藻。李家非常有錢,李石曾1902年隨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留學,他在巴黎巴斯德學院的畢業論文是《大豆的營養研究》,李石曾畢業後在法國經商,辦了一系列企業,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豆腐公司。他從家鄉河北蠡縣招募了一批老鄉,在巴黎生產幾十種豆制品,而恰逢當時法國流行素食主義,結果豆腐公司賺了大錢。蠡縣,因此也被稱為北方的僑鄉。

  李石曾因把中國的豆腐引進到法國而發了大財,但他的抱負卻是要做一個有思想、搞文化的“儒商”。他和蔡元培共同參與“一戰”期間負責招募和遣散中國赴法勞工的勞務中介機構——惠民公司的經營,並在吳稚暉等人的協助下,在巴黎辦了一本《旅歐雜志》,宣傳“四海之內皆兄弟”和勞動互助,當時,這就叫作無政府主義學說。而如果用今天的話來說,李石曾經營的那些機構,便是“非政府組織”(NGO)。“一戰”結束後,法國效法美國,想把“庚子賠款”的一部分退還給中國,並計劃在法國辦一所大學,專門吸收中國學生去留學。作為著名的華商和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加之在中法兩國的政界都廣有人脈,這件好事就落在了李石曾的頭上。於是,他專門辦了一個銀行,把法國的庚款存入其中,並創辦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來經營這件事。

  1916年,蔡元培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即於當年聘任李石曾為生物系教授。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